2019/1/4
這兩年有不少關於斜槓青年的報導,我也很有興趣的看看這本書和網路的相關報導,原來這概念源自英文”Slash”。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Marci Alboher在他的著作「ONE PERSN / MUTIPLE CAREERS - A NEW MODEL FOR WORK/LIFE SUCCESS」(註1)提出了這個概念,按書名推測是談「一個人的多元職涯和一個全新的工作/生活成功的模式」。而參考Baidu百科(註2)對斜槓青年的解釋,斜槓青年指有一群人不再滿足「專一職業/工作」的生活方式,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/角色(一個以上的職業/工作)的多元生活在他的職涯中。然後「斜槓」就成為自我介紹的代名詞,例如:志豪他是斜槓青年,他的職業/工作是後製/內容編輯/攝影師。而若狹義來說,這些斜槓應該都是有薪職業/工作,一邊是工作,另一邊是興趣,還有從工作和興趣結合成的新職業/角色。就像有人正職從事網路行銷工作,業餘做模特兒,後來自己再去進修學攝影做網拍。所以要成為斜摃青年,先不要被年紀制約,這不是年輕人的專利,只要有心,什麼時候開始斜摃人生都最適。惟重要的是即早發掘興趣,並進一步培養斜槓力。
從人資或管理的角度來看斜槓力,我覺得談的是多元能力,只是這多元能力不僅只是擁有一個專業/技術證照,而是從自己的興趣發展出來,同時這能力通常也不是短時間一蹴可及,所以,想要立馬成為斜槓青年可能有困難度。我想很多人的斜槓職業/工作或許不是一開始就從功利面思考能否賺錢或賺大錢,而先是有興趣後來才無心插柳或水道渠成延伸到另一項有薪職業/工作。在我認識的同事中有人很喜歡攝影,他的正職是產品使用者設計,他特別喜受街頭攝影,也利用假日走到那拍到那,偶爾也發表攝影創作,或許有一天或現在他也是斜槓青年,他的頭銜是產品使用者設計/攝影講師/攝影師。
就職涯發展和個人的優勢競爭力來說,我覺得及早培養個人的斜槓力非常好,尤其未來的職場發展趨勢可能是彈性工時/部分工時人口增加、多重職業/工作人口增加,而單一/專一職的人口減少…,對自己的職業和興趣忠誠發展可能更為優先考量。不過在我們從事多重職業/工作的同時,我覺得有一件事還滿重要的…就是職業道德和競業禁止,這是形塑個人品牌和遵守相關法律規範所要顧及的。
最後,我覺得工作和生活就像左右腦的平衡一樣,人除了工作,也應該培養非工作的興趣、嗜好和休閒娛樂,好讓自己和家庭在工作與生活也能相互調和。
資料來源:
註1 https://www.radyhuang.com/the-book-slash-multiple-careers“斜杠青年”《雙重職業》究竟是那本書?
註2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6%96%9C%E6%9D%A0%E9%9D%92%E5%B9%B4/19447422
全文同步刊載於Talent Roots(聯絡人)網誌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talentroos/
痞客邦
http://talentroots1225.pixnet.net/blog/post/12345678
Copyright ©2019 atalentroots 版權所有